作为手机市场姗姗来迟的新人,国美K1以一种颇为激进的姿态闯入我们的视野。榫卯工艺、隐藏式指纹、虹膜安全加密,像极了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。
诚然,上游供应链让技术壁垒不再高筑,但更难做到的是回归初心,回归对于消费者的诚意。国美K1带来成本更高、用户体验更好的大电流快充技术,它的体验究竟如何呢?
▍充电可非一件小事
充电先经过①恒流阶段,此时电池实际电压低于充电电压(多为4.3V),电池电压慢慢提升。
当电压提升到4.3V左右(电池电量大概充满85%),进入②恒压模式,充电电流逐渐减少。
充电即将完成时进入③涓流充电模式,以脉冲电流充电,延长电池使用寿命。
聚合物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锂离子嵌入、脱嵌的过程实现充放电,其中锂离子嵌入负电极为充电,锂离子从负电极脱嵌为放电。不仅看上去有些小复杂,这几年电池进步空间也相当有限。
由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,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加快充电速度,即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。
▍两种快充方案解析
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,市面上有高电压快充、大电流快充两种流派。
以Quick Charge 3.0为例,高电压快充以200mV增量为一档,提供从3.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。电流从适配器到USB口的传输效率得以提高,但从USB口到电池则不然,需经手机内部的充电IC进行降压。整体转换效率只有89%左右,热损耗成为充电发热的命门。
而对于大电流方案而言,DC/DC降压的工作放到了适配器端,实质是“直通的快速充电”,能够规避机身内部“高压到低压”转换带来的高发热,因此充电温度更低,有利于提升充电速度。
国美K1采用了大电流快充方案,支持5V/5A低温智能快充,最高功率为25W,并加入五重保护硬件电路设计。5.2英寸机身内置3500mAh电池,优于同尺寸机型的平均水平。
▍55分钟充满3500mAh
我们在室温26℃的环境下进行测试,涉及的工具为测温枪,精度达到0.1℃。测试开始前,国美K1的电量完全耗尽,接入原装电源适配器,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电量和温度。
国美K1在前35分钟就已充入90%的电量,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用时55分钟。考虑到3500mAh的电池容量,这一成绩相当优秀,25W功率基本触及当前常规设计的天花板。
▍那么,发热状况如何呢
测试开始前,国美K1的机身表面自然冷却到28.1℃。接入电源之后,随着充电功率逐渐加大,国美K1的温度逐渐有所上升。第40分钟前后达到最高值40.6℃,此后慢慢回落。
背面温度走向与正面基本一致,由于金属后壳的比热容相对更小,平均温度和峰值温度稍高于玻璃材质。综合而言,国美K1的发热控制优于市面常见的高电压方案机型。
▍小结
从千元级入门机到高端旗舰,快速充电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。虽然同为快充,个中差异可不小。我们认为大电流方案是目前体验最好的选择,代价是电源适配器、线材成本更高。
国美K1是目前少有的配备大电流快充的机型,25W功率不仅速度超快,而且机身发热低、不烫手,堪称诚意满满了。